為緊跟國際學術動態(tài),促進盆底診療經驗交流,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大婦科盆底科團隊將每周的文獻學習內容整理成文,在婦產科在線開設“盆底文獻速遞”專欄,涵蓋國內外盆底領域的最新重要文獻和會議動態(tài),與各位盆底學同仁一起學習討論,共同提高進步。 

 

本期文獻導讀

 

產科肛門括約肌損傷后的分娩方式,7年回顧性總結和隨訪隊列調查

用于治療盆底疾病的市售家用盆底訓練設備: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本期為大家?guī)韮善墨I。既往陰道分娩曾導致肛門括約肌損傷的產婦,她們能再次陰道分娩么?第一篇文獻用長達7年的隊列研究結果回答了這個問題。第二篇文獻是一篇薈萃分析,討論了家用盆底訓練設備能否改善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礙癥狀。

 

編譯:初磊

審校:王軍

 

01、文獻1

 

產科肛門括約肌損傷后的分娩方式:7年回顧性總結和隨訪隊列調查

(Mode of delivery following obstetric anal sphincter injury: a 7-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 and follow-up cohort survey)

 

目的

目前對產科肛門括約肌損傷(OASI)后分娩方式的研究較少。這篇回顧性文獻通過肛門括約肌裂傷等級、肛門內超聲結果、隨后的分娩情況以及產婦長期癥狀來分析OASI后再次分娩的結局。

 

方法

這項研究對澳大利亞一家三級醫(yī)院2013-2019年所有OASI且后續(xù)再次分娩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然后對該組病例進行了回顧性隊列研究。

 

結果

該研究共納入27284例陰道分娩產婦,其中828例(3.03%)有OASI。截止2021年1月,這些有OASI的產婦中,247例(29.8%)至少再分娩一次。這其中68%是陰道分娩,OASI的發(fā)生率為5.4%。后續(xù)有90例患者(36.4%)回答了研究者的問詢調查。87.5%的產婦進行了經肛門超聲檢查,沒有一例表現出缺陷。陰道分娩是77.8%受訪者的首選方式。大多數患者的滿意度很高,但這與醫(yī)患間的溝通而不是分娩方式本身相關。12%的病例有持續(xù)性大便失禁或大便失禁。不同分娩方式的產婦St Mark失禁評分沒有統計學差異。

 

結論

這項研究中,大多數有OASI的女性在以后的妊娠中會進行陰道分娩,并且大多數產婦在長期隨訪中無癥狀,無論分娩方式如何,大便失禁評分均無統計學差異。OASI再次發(fā)生率為5.4%。

 

02、文獻2

 

用于治療盆底疾病的市售家用盆底訓練設備: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ome Pelvic Training Devi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Floor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目的

評價家用盆底肌訓練設備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療效。

 

數據

排除了陰道啞鈴、陰道錐的研究,排除了圍產期研究。

 

結果

26項研究納入定性分析,15項研究符合薈萃分析條件。薈萃分析顯示,通過客觀和主觀測量,家用盆底訓練設備對盆底肌肉力量有很大的積極影響??陀^測量的薈萃分析顯示,通過訓練,患者每天減少1.2次尿墊使用(P<0.01),每天減少1.3次尿失禁(P<0.01),24小時尿墊測試減少11 g(P<0.01)。

 

主觀測量的薈萃分析顯示,泌尿生殖困擾問卷評分(UDI-6)降低25.1分(P<0.01),尿失禁影響問卷評分(IIQ-7)降低14.1分(P=0.01),失禁生活質量評分(I-QOL)提高了16.8分(P<0.01)。UDI-6和I-QOL評分達到了最小重要性差值,而IIQ-7評分則沒有。不過,無法用薈萃分析來評估盆底訓練設備是否與傳統的醫(yī)生監(jiān)督下盆底物理療法一樣有效。

 

結論

家用盆底訓練設備可有效增加盆底肌肉的力量和治療盆底疾病。

 

王軍教授點評

 

這兩篇文獻都比較有意義。第一篇文章符合我國的三胎政策,研究結果說明,即使曾經有過產時肛門括約肌損傷,仍然可以選擇順產,肛門括約肌損傷再發(fā)率較低,這對降低剖宮產率具有一定的意義。第二篇文章討論了家用盆底肌訓練儀的治療效果。由于當前人口老年化日益嚴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隨之不斷升高,嚴重影響女性健康,增加社會經濟負擔。這篇文章為盆底疾病的二級預防提供了簡單易行的途徑,但今后還要進一步研究論證。

 

文獻來源

1. Young R, et al. Int Urogynecol J. 2022 Jul 18.

2. Pennycuff JF, et al. Obstet Gynecol. 2022 Aug 1;140(2): 275-292.

 

專家簡介

 

1.png

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

中西醫(yī)結合學不孕不育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康復醫(yī)學會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承擔和參與國家自然基金及市局級課題5項,發(fā)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獲國家發(fā)明專利1項及實用新型專利2項。

診療特長:擅長子宮脫垂、陰道脫垂及女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診治。

 

2.png

醫(yī)學博士,副主任醫(yī)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主持上海市衛(wèi)健委項目1項,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論文6篇。參編《實用婦產科學》等專著。

 

本欄目在“中福會國婦嬰盆底專業(yè)版”同步更新。